台灣曾是產糖的王國,在培養甘蔗的品種,種植甘蔗的面積與精煉糖的技術都相當成熟也風光過好長一段時間.因而衍伸出很多糖的文化與民俗技藝,畫糖便是其中一項.
在農業社會時代,不論民俗風情或信仰文化很多活動都會聚集在廟前廣場,尤其逢年過節更是熱鬧,而畫糖便是常常會出現的一項民俗技藝.以前畫糖的玩法是老師傅會在糖漿上用模子蓋出一連串的鑰匙或葫蘆的印型,讓客人去剝離,若可以完整剝離鑰匙或葫蘆便可以換大支的畫糖.而畫糖的圖樣大多以生肖,蝴蝶,魚,鳥或神話人物為主.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已經不再印鑰匙或葫蘆給客人剝,而是以表演畫糖為主.所畫的圖形也跟著時事跑,並且更加多元.例如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年輕人喜歡的神奇寶貝,廟宇慶典需要的神明如三太子,玄天上帝,財神爺,龍與舞獅等或者喜歡什麼圖案,手機馬上搜尋找出來當場畫.尤其更用糖漿來做人像素描更是創新.把糖漿與書法結合,寫出漂亮並且可以吃的字或名字等,讓畫糖演變為另一種糖畫藝術.
⋯⋯
在中國大陸也有畫糖,俗稱畫糖人.煮糖的方式一樣,但畫法與台灣全然不同.中國大陸是用勺子舀起糖漿,讓糖漿滴出線條牽出圖形,圖形可以大而華麗,例如畫龍或鳳就可以滴畫出較大尺寸華麗的圖形.而我們台灣的畫法則是將糖漿倒出,以木棍拓出圖案外型,再以銅刀刻畫出圖形表情線條,讓神情更加細膩豐富,因此而發展出用糖漿畫人像.尤其更可以用木棍當毛筆,沾糖漿以書法的方式寫出字的優美神韻.更是另一項特色.
畫糖是台灣的傳統民俗技藝,以糖為原料,木棍當畫筆.先把糖加水熬煮成金黃色的糖漿,倒在銅板上用木棍先畫出所想要做的圖形外觀,再趁熱以銅刀刻劃出細微的線條,再黏上竹籤,就變成一支可愛又好吃的畫糖了.由於熱糖漿倒在涼銅板上冷卻凝固的速度很快,通常只有三分鐘的時間可以刻畫線條而且線條不可畫錯無法擦掉重來,因此製作時必須先熟練的拓出外型以及精準的刻畫線條並黏上竹籤,才算完成一支漂亮的畫糖.畫糖做好冷卻後變很脆,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強,所以須封在塑膠袋內避免受潮,可以保持一個禮拜.
來台灣~一定不要錯過傳統的民俗技藝:畫糖(Sugar Art).訂做一支您喜歡的圖案吧!
畫糖叔叔 謝永清 敬上